媽媽手的成因與症狀
媽媽手治療常由重複性動作和肌腱過度使用引起,像抱嬰、擠奶或長時間手機操作,都可能讓拇指肌腱發炎。早期症狀通常是拇指基部疼痛、腫脹或活動受限,某些時候會有微微彈響或晨間僵硬感。及早辨識這些表現,有助於在治療計畫中及時介入,減少日常生活不便。
媽媽手的專業治療方法
媽媽手治療可從保守療法開始:短期固定拇指夾板、休息並改變動作習慣,再配合物理治療如伸展與強化訓練以及超音波或熱敷以促進血流。藥物上,醫師可能建議口服消炎藥或局部注射,當保守療法無效時,才考慮手術修復。整個療程強調專業評估與個別化指導,治療期間應注意傷口護理、逐步回復功能與避免過早負重。
情感支持與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
康復不僅是生理修復,也涉及情緒調適。罹患媽媽手的照顧者常感挫折或自責,家人理解與分擔家務能大幅減輕壓力。建議建立小步驟目標、接受物理治療師或心理支持、以及與醫療團隊保持溝通。溫暖的支持與實用的康復計畫,能讓疼痛管理和功能恢復更順利,幫助重拾日常的掌控感與自信。